1. 首页 > 保险知识

延误险理赔标准(保险公司玩不起?延误险套利是薅羊毛还是诈骗,关键在这一步骤)

社会如江湖,江湖讲规矩,社会立规则!

不论是规矩还是规则,总有漏洞,有漏洞就会有人利用漏洞获益。

这种取巧的做法有人将其称之为“薅羊毛”,但边线把握不好的话,也很容易被列为“诈骗”,是要吃牢饭的。

先来看看一则发生在今年4月份的典型案例。

4月27日,南京市鼓楼派出所接到某保险公司负责人报警,称在机票延误险赔付时,发现以李某为首的多人,使用不同护照号身份证号,多次进行理赔,怀疑公司可能遭遇了保险诈骗。

经警方调查发现,李某在网络上挑选了延误率较高的航班,再去查该航班的航程中有没有极端天气。之后,从亲朋好友处借来20多个身份证号以及护照号购买机票。从2015年起至事发共如此操作近900次,获得理赔金近300万元。

4月29日,南京警方将李某抓获归案,并以保险诈骗罪对其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该消息出来之后,迅速成为热点。

有意思的是,网上的舆论出现了一边倒的情况。

网友们的反应非常的一致,大概有以下三句话:

“最怕玩不起翻桌子。”

“规则你定的,我利用了你的规则,你告我诈骗。”

“人、票、航班延误都不是假的,用什么骗的呢?”

不光是网友,像《中新经纬》《新京报》等官媒也纷纷发声,他们通过采访多个权威律师,给出的观点皆为“将李某的行为列为保险诈骗着实有些勉强”。

《人民日报》海外版账号“侠客岛”更是直言“利用刑事手段解决民事纠纷,是市场强势主体的傲慢和对普通消费者的霸凌”。

其实,在这件事之前,就有媒体报道过这样一群专门利用“延误险”套利的“羊毛党”,他们以此为职业,天天就研究哪班航班准点率低,每天都吃喝拉撒睡都在机场里。运气好的时候,一天能赚上万,运气不好的时候,还倒贴几百块。

这群“职业羊毛党被曝光出来之后,也没有被哪个保险公司进行起诉追回理赔款,更没有报警说”保险诈骗“。

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李某和“职业羊毛党”进行套利的方式方法和步骤几乎一致:了解航班情况和可能造成延误的信息——利用自己和亲友信息购票,同时购买延误险——航班准点的话,起飞前退票;航班延误则申请理赔。

两者的区别在于非常重要的一步:申请延误理赔前是否有真实的登机行为!

李某没有,蹲机场的“羊毛党”有。

这正是李某被保险公司当作“保险诈骗”的最重要行为依据——因为在保险公司看来,李某并非存在真实的出行需求,而是利用规则漏洞恶意骗保。

有意思的是,在之前媒体在曝光“职业羊毛党”利用延误险套利的事情之后,几乎所有的保险公司在其延误险的免责条款中都加上了“被保险人在保险事故发生时,未实际办理登记手续或因自身原因未实际登机”这一条。

如此看来,李某的这家保险公司反应确实有些迟缓。

毫无疑问,加上“被保险人实际登机”这一条款,对于防止“薅羊毛”还是有非常明显的实际作用的。

为什么呢?

因为极大地增加了“薅羊毛者”的操作成本,而且这个成本是多方面的。

1、经济成本。想要理赔,先要登机,这就意味着需要去到目的地。大伙都知道,坐飞机不比坐公交,目的地通常都比较远,而且一般没有提前下机的机会。如此以来,薅羊毛花的钱就不仅仅是这趟机票和延误险的费用,而是来回的交通成本,甚至还要加上目的地的食宿费用。

2、时间成本。需要登机才能获得理赔是不用登机所需要付出的时间的2-3倍,也就是说“羊毛党”可以“薅羊毛”的次数只有之前的一半或1/3.

3、机会成本。有人将“薅延误险羊毛”比喻成炒股,需要考虑多种影响因素,也需要能够抓住时机。登机后,就算再有延误航班的机会,也只能眼睁睁看其流失。

话说回来,从延误险的规则上而言,上面案例中的李某使用别人信息购票(可以理解为代买)和购买延误险都没有超出法律的规定,她控制不了航班什么时候起飞,向保险公司申请理赔的航班延误事实也不是虚假捏造。要说上升到诈骗这种刑事级别,难以服众,不过以李某并非真实需求而获得延误险赔偿的事实来看,如果进行民事纠纷的官司,保险公司还是有得打的。

所以,从法律事实的判定基础来看,是否真实登机,这一步是非常重要。如果没有,遇上市场强势主体,有可能落个“保险诈骗”;如果有,那就是正常的利用保险规则漏洞去“薅羊毛”。

当然,这件事情上保险公司有些“店大欺客”,不过李某的行为同样不值得提倡。因为除了她自己获利之外,那些隐形的损失是多方面的。比如航空公司,会因为其起飞前退票而造成收入减少;比如这种非真实出行需求导致社会资源的浪费;比如那些有紧急需求的乘客因为“李某们”的行为而买不到自己需要的那趟航班机票等等。

最后也说说“薅羊毛”这事。

除了延误险,银行信用卡也是常见的渠道。

给持卡人“薅羊毛”的机会是银行的一种营销手段,目的主要是为了刺激持卡人消费和增加客户粘性。

但信用卡薅羊毛也有正道和非法。

举个例子:某银行信用卡在某餐饮店搞“满100减50”的活动,如果你去正常消费,获得了50块钱的优惠,这是正当薅羊毛。但如果你和餐饮店串通,不停制造虚假就餐获得银行的优惠补贴,那就属于非法了。

所以,羊毛党们,还是要注意好自己的分寸。

本文就跟大家分享到这里,欢迎点击关注!

“戏说金融”原创作品,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由悠然发布,不代表九财网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在线客服
服务热线

服务热线

zxwl56

微信咨询
九财网
返回顶部
X九财网

截屏,微信识别二维码

微信号:zxwl66

(点击微信号复制,添加好友)

  打开微信

微信号已复制,请打开微信添加咨询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