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贷款攻略

贷款人抵押贷款还不起了 (贷款还不起了,把房子卖掉解套就解脱了,现实真的那么简单吗)

在过去房地产不断上涨的十几二十年间,尤其是在大城市工作生活的人,基本上都形成了一种共识,那就是如果现在不抓紧买房,房子就会更加买不起,面对不断攀升的房价,许多年轻人望房兴叹,自己都那么努力了,奋斗了那么多年也无法在自己打拼的城市拥有一套房,自己的收入永远也赶不上房价上涨的速度。面对不断上涨的房价和看到那么多早早买了房子的人房子价值甚至翻了几翻,人们更加认为房子无论是自己住还是投资都是最稳定的硬通货,于是人们胆子也大了,不惜掏空六个钱包凑出首付来贷款买房,有些人甚至用上了各种贷款工具把首付也借出来。再加上房产专家对房地产市场的预测,甚至认为调控也只是暂时的,更有知名专家认为只要市场不好,肯定就会救市,加上有些城市调控力度不够,市场炒作现象反复,不少购房者也失去了判断和理智,这也是前几年房住不炒提出来之后仍然有人拼命上车的主要原因。当然这些专家分析的有一定道理,但是他们也忽略了一个重要的事实,那就是交易,他们只看到之前房子涨价,但价格的上涨的根本不还是交易带来的吗,没有交易哪来的价格上涨,现在的事实是房子相当一部分都是已经经过了一轮或几轮的交易,交易已经透支了市场的刚性需求,交易也已经使价格走到了高位,再有新的交易进来对买方来说是不划算的,因为同样的房产在今天需要花更多的钱来购买。专家们的自信无非是来自于以往投资房产的获利。说得更明白一点就是,在房地产市场目前该获利的都已经获利出局了,现在留下的一部分是曾经低价买入的刚需居住群体,他们也是获利者,因为能够以较低成本获得住房。而另一部分是高位接盘的购房者,其中相当一部分是高额贷款购房者。而今天主要说的就是高额贷款购房者的贷款问题。

现在还在继续还贷供房的高额贷款者,大多都是高位上车的,因为买的早的早就交易过了或留着自住了,高额贷款者之所以每月那么多月供还坚持还着,一种情况是当地政策不允许交易。另一种情况是形式不好卖了会赔钱,因此要再等一等。再者就是真的是结婚需求、孩子在当前学区还在上学或是工作原因。但随着经济情况变化、收入下滑、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加之高房贷压力带来的生活质量下降,很多都开始面临着资金压力,甚至有人房贷就快要还不起了,卖房似乎成了唯一的希望,也到了考验当初中介和开发商把买房好处吹上天的话的时候了,什么成就感和归属感,什么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什么买房是自己的租房是别人的,什么保值增值跑赢通胀。不过“买房的好处真不少,戒烟戒酒戒聚会,清心寡欲多运动”的好处是真真切切体会到了。卖房时发现自己每个月还房贷的利息甚至比租房房租还要高。打个比方月供一月5000,其中给银行的利息每月就达到了近4000,而租房一月1500到3000之间,银行相当于当了大房东收租金,房子卖的时候要不涨价,和租客也差不多了。

有人会说如果以后房价又涨起来了,那现在没上车机会不是又错过了,当年好多人就是没信专家现在都后悔了。但那些后悔的基本上都是当年有能力买房的人和没在当年多买几套的人,为什么现在后悔,因为他们自已都知道现在买不划算了,也不会有那么大的收益了,甚至整不好是高位接盘了。现在买房也不是没有人不能获利,是那些能全款和低利率贷款的人以及能享受地方购房补贴和政策的人,有可能会获利,但条件也摆在那里,全款就划算吗,对于实际情况决定必须买的人相对来说划算,但对于资金利用率来看也未必划算,当房子投资属性不足的时候,钱用在别的地方可能更有用。

但是在当前形式下卖房谈何容易,从大环境来看,一些大城市人口增长有限,甚至在减弱,在一个城市工作了几年的人基本上都通过各种方式买了房子,实际上真正没房子住的人并不多了,要卖房面临的是卖给谁的问题。买房的需求无非就那么几类,卖给炒房客吧,不好意思炒房客现在也想卖房。卖给新市民吧,新市民有人才公寓、共有产权和特价房,甚至那么高的房价比暂时租房还不划算。卖给刚改吧,不好意思,刚改都改过了,即便要改也要手里留点银子了。那刚需总有吧,孩子上学的,工作的,有,但他们遇到和你当年一样的情况,你卖房为了啥他们不清楚吗?肯定也会联想一下他们自己如果有一天也走到卖房的时候会是什么状况的。

再就是要卖房还要看房子是否满足当地的限售条件,还有一点看你贷款还剩多少,如果很多的话,恐怕也要再扒一层皮,因为你还要先去银行还清剩余的贷款,然后解抵押后才能交易,自己没这些钱就要靠买家的首付,你们就要私下协商,肯定你还要让步,比如让人家多拿点首付,但市场行情不好时,主动权往往又在买家手里。

本文由染其发布,不代表九财网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在线客服
服务热线

服务热线

zxwl56

微信咨询
九财网
返回顶部
X九财网

截屏,微信识别二维码

微信号:zxwl66

(点击微信号复制,添加好友)

  打开微信

微信号已复制,请打开微信添加咨询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