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保险知识

延长养老保险缴费年限延长(延迟退休大局已定,每年延长三个月真的吗?不同职业人群有何影响)

延迟退休大局已定,每年延长三个月真的吗?不同职业人群有何影响 (1).mp3 13:20 来自社保大课堂

延迟退休的大局基本敲定,每年延长三个月是真的吗?不同职业的人群有何影响?

延迟退休已经是大势所趋了,目前的形势来看,在五年之内这个事儿肯定是要干了,那么最近有消息说每一年延迟三个月的幅度,这是怎么回事呢?因此不同职业的人群,比如公务员、事业单位职工、企业职工、灵活就业人员、女性干部群体和一线劳动者分别会受到什么样的影响呢?我们逐个看看。

首先,为何说延迟退休“大局已定”?每一年真的会延长三个月吗?

2021年6月30日人社部的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稳妥实施渐进式延迟退休,今年的2月21日,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印发“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的通知》,再次明确提到“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这已经是连续两次,从很高的层面宣布了这件事情,所以基本不会等到2027年那么久才实施,然后有些网友近日所说的每一年会延迟三个月、比如男性60岁退休、假如2026年1月开始实施,那么当年退休男性就按60岁零3个月才能退休——这个说法其实纯属猜测,目前并无任何可靠依据。我们接着看。

那到底延迟几个月呢?不同职业人群到底会受到什么影响?

在十四五规划和远景目标纲要当中,明确提到了“小步调整”实施理念,中国劳科院院长金维刚表示,改革不会“一步到位”,而是采取渐进式,每年延迟几个月或每几个月延迟1个月——所以可以预见,大致是会起步每一年延迟几个月左右。

但是究竟是不是三个月,很难说,也可能是一两个月、也可能是四五个月......谁也无法精确判定,当然笔者认为起步延迟一年就超过八个月概率比较小,毕竟8个月也可以算是延迟大半年了,按照常识、那就不叫“小步”了吧?接下来我们看看假设每年延迟3~5个月、对不同人群的影响。

(1)公务员、事业单位职工、技术管理岗位人员、行政类人员:

这类人员之中的多数人,工作性质相对“轻松”、对体能要求不高,很多人都是在办公室工作,当然类似警察、法官这类公务员可能有些人比较辛苦——但是总体来讲,如果延迟三五个月左右,对于这类临近退休的人员,其实影响比较小,首先他们可以继续领取几个月的工资,多缴纳几个月的养老保险费、公积金和职业年金,而且相关福利待遇一般也不错。

现实生活中,他们之中的不少技术人员也是在退休之后返聘回来的,所以对这类人群的影响真的不算大。我们接着看。

(2)企业职工、灵活就业人员和一线劳动者(含特殊工种、下岗工人等)

这一类人员,有个共同特点,就是人数基数大、然后许多工作工种对于体能是有一定的要求的、如果年龄过大可能会因为疾病或者体力的问题,不容易胜任全部的职责——举个例子,比如电力国企在一线岗位上维修和施工的工人、民营工厂的工人、纺织厂的工人、还有灵活就业的个体户、自己缴纳社保的人群、普通的私企打工人等等,这类人员如果起步延迟退休三五个月,其实对于生活还是有较明显的影响的。

首先是心理上,许多灵活就业人员和普通打工人,期盼了好几十年,终于快到60岁法定退休年龄,那么如果延迟四五个月,对于他们来说可能是有一定的压力的,尤其是60后男性和70后女性。

然后对实际生活也有影响,比如有的人可能期盼着退休回去帮子女带孩子,或者享受退休生活、安心养病等等,那么延迟三五个月有人就感觉会打乱自己的原计划。下面,重点来了。

(3)女性干部、女性管理者

为什么这个群体要单独说呢?因为女性的退休年龄目前比较特殊——女工人是50岁、但是女干部和女灵活就业人员是55岁,女干部相对来说工作压力小一点、很多人并不是繁重的体力工作,多半会以办公室文职类、管理类的岗位居多,所以这类人员如果延迟退休起步三五个月,其实对生活影响也比较小。比如我身边就有一位邻居阿姨到了57岁,还在国企工会里面担任职位、工作效率毫不逊色,事实上已经过了法定退休年龄了。最后有个提醒。

所以鉴于以上特点,不少网友建议,延迟退休应该区分人群对待、比如先从一些比较合适的技术岗位、管理岗位开始——让适合退休的人先延迟,而对于后面的第二类比较辛苦的人员,应该给予弹性的自主选择权:比如说工龄满了30年,自愿选择是否退休,这样的话所有人都比较满意,也符合“弹性实施、分类推进、统筹兼顾”这三个理念原则,这是网友的建议,您赞同吗?对此、你怎么看呢?感谢留言评论、点赞、关注我。

本文由悠然发布,不代表九财网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在线客服
服务热线

服务热线

zxwl56

微信咨询
九财网
返回顶部
X九财网

截屏,微信识别二维码

微信号:zxwl66

(点击微信号复制,添加好友)

  打开微信

微信号已复制,请打开微信添加咨询详情!